玉门市残联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搭建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平台
时间:2021-08-23 访问量:1104
玉门市残联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搭建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平台
玉门市残联立足残疾群众实际需求,深化“组织沉到底、服务零距离”工作理念,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切实把各级残联组织打造成服务群众的“民生枢纽站”,增进党群干群感情的“连心桥”。同时,发挥专职委员“九员”(残疾人事业宣传员、残疾人工作信息员、残疾人情况统计员、自强自立示范员、上下沟通联络员、劳动就业指导员、康复工作训练员、来信来访调解员、助残服务管理员)作用,引导残联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零距离”服务残疾群众。一、坚持健全组织,把村(社区)残协打造成服务残疾群众的坚强阵地
玉门市残联注重残疾人组织建设,着眼全面提升新时代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切实加强服务点建设、配强配齐专职委员、强化教育培训等基础性工作,着力将助残服务点打造成服务残疾群众的坚强阵地。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残联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在全市59个行政村和22个社区,按照“六有”要求,通过联合办公的方式,全面加强村(社区)残协和助残服务点的规范化建设。申请新增公益性岗位名额5个,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办理了公益性岗位,为46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有效防范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家庭因灾因意外返贫返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稳固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各级残联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履职尽责,开展残疾人生活保障、就业、教育、康复、维权、志愿服务等工作,切实加强残联活动与党组织活动的有效联动。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增强残疾人工作者履职能力。玉门市残联将残联工作人员和专职委员的教育培训纳入了残联系统和玉门市、乡镇(街道)的教育培训计划,对残联主席、理事长、专职委员、残联骨干等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将理论知识和残疾人工作业务政策相结合,既提升了政治素质,增进了工作交流,又掌握了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履行职责、整合资源、服务残疾人的能力。
二、坚持上下联动,把残联组织打造成服务残疾群众的崭新平台
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坚持以服务社会为方向,市、乡、村三级残联组织联动,依托村(社区)残协,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着力打造服务残疾群众的崭新平台。一是健全服务网络,强化组织保障。玉门市按照“村(社区)残协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市残联—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凡是残疾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只需向村(社区)残协提供有关材料,提出办理申请,由专职委员代表申请人负责全程办理,切实做到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努力实现了残疾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梳理设计服务流程和模式,推行“委托代办—全程代理服务”模式,由各村(社区)专职委员在村(社区)残协统一收集残疾群众申报办理事项,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集中汇总,定时跑腿代办,形成“残情反映”和“干部服务”的绿色通道。推行“主动上门—流动办公服务”模式,以乡镇(街道)为服务点,定期协调残疾评定机构对行动不便的疑似残疾人上门开展服务,现场进行残疾鉴定,办理相关办证手续,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信息来源:玉门残联 周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