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中共酒泉市委关于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的意见》解读之二|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
时间:2022-09-06   访问量:1073

       酒泉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连南拓北,是千里河西走廊的西端门户,是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近两千公里亚欧大通道上区位居中、面积最大的重要节点城市。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酒泉最关键、最重要的部署就是把酒泉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这既是对酒泉市过去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市第五次党代会“1246”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全力构建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进程,就必须深刻领会《中共酒泉市委关于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对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主要阐述了对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重要性、必然性的认识,并从“内”“外”两个方面明确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思路,对外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对内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意义一: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

    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就是把思想和行动要统一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上来,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努力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意见》指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是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酒泉“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辐射功能,是赋予酒泉的时代新使命。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多重机遇叠加,酒泉在全国、全省战略布局中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文化高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地位愈发凸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期,酒泉责无旁贷,必须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奋勇争先。

    意义二: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

    无论是过去作为战略要地保障国家安全,还是现代布局“国之重器”支撑国家发展,酒泉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酒泉作为国家重要交通、能源及物流战略通道、“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等区位优势,坚持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坚持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并重,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通道经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在酒泉汇聚涌流。对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与东中部地区互动合作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进技术人才交流;对外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主动参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

     意义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酒泉“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前所未有 地突出了酒泉在河西地区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关键作用,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酒泉的时代新使命,也是省上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

    《意见》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坚持“1246”总体思路,立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坚持“两极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以肃州为主体的区域中心经济增长极和以敦煌为主体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极,将“酒嘉双城经济圈”作为以肃州为主体的区域中心经济增长极建设重要内容,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作为以敦煌为主体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极建设重要内容;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乡村振兴“四大战略”;立足酒泉发展所需、所能、所向,全力推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丝路节点物流枢纽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来源:酒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