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基层信息
敦煌市残联多措并举抓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时间:2019-06-18   访问量:1184
敦煌市残联多措并举抓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残疾儿童同时拥有残疾和儿童两个特殊属性,是康复效果最明显、社会最关注、最具有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关系残疾儿童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安居乐业和美满幸福,关系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关系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敦煌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能力建设“软硬兼备”。一是建机构。突出抓好定点机构建设,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建设规范化,近年来,敦煌市残联坚持“就近就便、规范专业”的原则,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根据本地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相继经省残联批准,率先在酒泉地区成立了敦煌市康宁残疾人康复中心、敦煌市爱视眼视光中心2家康复定点机构,康复定点机构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残疾儿童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让全市残疾儿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全面的康复训练,切实为残疾儿童家庭减轻了负担。二是强筋骨。配好配齐康复设施设备,为儿童康复提供基本硬件保障。近年来,敦煌市残联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沙盘、痉挛低频治疗仪、语言评估治疗仪、感知觉统合系统等专业化、高端残疾儿童康复设施设备,硬件配备在全酒泉地区位居前列。新安装的多媒体感知觉统合训练系统,对儿童感觉统合不足或失调而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协调发挥等方面有积极协调、触动和促进作用,主要用于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言语障碍等需要康复的儿童,一年来,相继有30余名残疾儿童,通过短时间训练,在视、听、触、嗅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在运动和稳定性方面得到了提高,在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上有直观的改变,得到了抢救性康复。三是壮队伍。积极培育吸纳康复人才,康复服务趋向专业化。敦煌市残联始终把加强康复能力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强、作风好、素质高的康复工作者队伍,陆续吸纳医疗、护理、按摩等专业人员进入康复师队伍,为儿童康复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对康复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先后组织康复师到北京、郑州、杭州等地参加业务培训、观摩交流学习活动10余次,通过训练和引导,充实了康复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康复技能,为儿童基本康复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残疾儿童训练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合监管“三个到位”。一是资金监管到位。严格按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要求,将项目经费进行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建立《救助卡》签字确认制度,根据康复训练的项目、训练次数用足用好项目资金。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和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规范有效运行。二是日常监督到位。加强定点康复机构准入、退出等监管,建立考核制度和康复效果评估机制,对定点康复机构实行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综合评估机制,指导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三是建档管理到位。摸清残疾儿童底数和康复需求,进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康复档案,定期组织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康复救助、绩效评估和督导检查。
    宣传动员“各方联动”。及时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政策解读和宣传,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康复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申请程序和要求,突出家长康复技能培训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对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的重要性,坚定了家长帮助孩子早日康复的决心和信心。


     来源:敦煌市残联  杨雪花